防“溺”于未然 | 大学生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

炎炎夏日,正值溺水事故高发期,防溺水安全工作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。在此提醒各位同学们,要加强安全教育,提高安全意识,不要到海边、河边、湖边嬉戏,提高警惕,防患于未然。
一、 充分认识溺水事故的危害性

溺水事故的危害性包括肺损伤、神经损伤和社会、家庭方面的危害。肺损伤会导致肺部功能紊乱的发生,继而诱发的肺疱塌陷以及肺不张,还有肺内分流等等不良症状的发生。神经损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溺水者缺氧的时间,早期积极进行评估和治疗神经功能的恶化,严重低体温的溺水患者,在早期复苏的时候需要实施积极的复温措施。当溺水患者自主呼吸和循环恢复之后,可能采用低温疗法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。
二、 通常发生溺水的地点

游泳池、水库、水坑、池塘、河流、溪边、海边等场所,这些场所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事故发生。在溺水者当中,有的是不会游泳的人,也有的是一些会游泳、水性好的人。切勿以为自己会游泳,在水中就很安全!
三、六不原则

1. 不私自下水游泳;
2.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;
3.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;
4. 不到无安全设施、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;
5.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;
6. 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。
四、 溺水如何自救
1. 落水后保持镇定一旦不慎落水,要尽量保持镇定,尽量使身体上浮,保持头部露出水面,视情呼救。当有人来救助的时候应身体放松,不要强行搂抱救援者。
2. 及时呼救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,但不要慌张扑水。
3. 注意抽筋问题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,又无法靠岸时,立即求救。如周围无人,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,伸直抽筋的那条腿,用手将脚趾向上扳,以解除抽筋。
4. 自救方式
(1)抱膝式自救
双手抱住膝盖,低头成蜷缩状,这时人体会慢慢上浮,当感觉背部离开水面时,迅速向下推水,同时抬头换气,下沉恢复抱膝状态,重复这个动作换气,这种方式可以延长自救时间。(2)仰漂式自救
全身放松,双手向两侧伸直,自然沉入水下,让身体保持水平或略微倾斜,让口、鼻露出水面呼吸,其余的部位则在水面下维持浮力,呼吸时要吸多呼少,保持胸腔内有一定的空气,以增加身体的浮力,这种动作难度较小,所需体力较少。
五 、看到别人溺水如何施救

1. 不要伸手拉溺水者,应选择将木棍、树枝伸给落水者,将绳索、衣物等一端扔给落水者。
2. 如果身边有救生圈、木材、泡沫等起到悬浮作用的物品最好,将此类浮力较强的物品赶紧扔给落水者;如有水瓶,则可以将水瓶倒空拧紧盖子后扔给落水者。
3. 在呼救的同时尽快报警,再寻求周围成年人帮助。但成年人和未成年人都不适合盲目营救。
4. 清除其口、鼻腔内的水、泥及污物,将溺水者腹部横置于膝上,按压背部,挤出体内积水。如果溺水者已经停止了呼吸,应该立即进行人工呼吸。如果心跳停止,则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。
温馨提示
珍爱生命,严防溺水
同学们要多关注,常学习
提高防溺水意识,筑牢暑期安全风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