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落实《鞍山师范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培训工作方案》,切实提高紧密围绕教育部“推进基层教学组织全覆盖,强化教师培养培训和教学研究”核心要求,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作用,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,推进课程改革创新,总结分享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改革的实践案例,促进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培训工作规范化、制度化、常态化,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人工智能学院制定2024-2025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如下:
一、9月主题:基层教学组织教研活动的创新与发展
(1)明确教研目标,聚焦教学实际问题。确立清晰、具体的教研目标,确保活动围绕当前教学中的难点、热点和实际需求展开。鼓励教师提出教学中的实际问题,通过集体讨论、案例分析等方式,探索解决方案。
(2)创新教研形式,增强互动性。采用多样化的教研形式,如听评课,线上线下研讨会等,增加参与度和互动性。
(3)邀请教育专家、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工作坊,为教师提供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。
(4)建立跨专业教研团队,鼓励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,促进知识的融合与创新。通过团队合作项目、联合备课、跨专业教学等方式,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。
(5)注重学生主体地位,强化教学研究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,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研活动,如学习路径设计、学习成效评估等。
(6)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,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,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。
二、10月主题:数字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
开展数字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,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,旨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,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:
(1)明确数字化教学目标
首先,需要明确数字化教学的目标,即希望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哪些具体的教学改进。这包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、增强课堂的互动性、实现个性化教学、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等。
(2)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
多媒体教学资源:利用电子白板、投影仪、音频视频设备等,将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融入课堂,丰富教学内容,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在线学习平台:引入学习通在线学习平台,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时间和空间,支持个性化学习。
(3)创新数字化教学模式
翻转课堂:将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和内化过程颠倒过来,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、阅读材料等自主学习新知识,课堂上则主要用于讨论、实践和解决问题。
项目式学习:结合数字化工具,设计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任务,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,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。
混合式学习:将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相结合,利用数字化手段优化教学流程,提高教学效率。
(4)加强教师培训与支持
提升教师数字素养:组织教师参加数字化教学培训,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数字素养,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数字化教学工具。
建立技术支持团队:为学校配备专业的技术支持团队,为教师提供及时的技术咨询和故障解决服务,确保数字化教学的顺利进行。
(5)评估与反馈
建立评估机制: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和方法,对数字化教学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,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教师的教学质量。
收集反馈意见:通过问卷调查、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,了解他们对数字化教学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。
持续改进: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,及时调整和优化数字化教学策略和方案,确保数字化教学的持续改进和提升。
(6)案例分享与经验交流
组织案例分享会,邀请优秀教师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,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。
三、11月主题: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策略与方法
(1)明确思政目标,制定融入计划
界定思政目标。首先,教师应明确思政目标,包括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、道德观念、批判思维、创新能力、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、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等。这些目标应与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相结合,确保思政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制定融入计划。根据思政目标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,制定详细的融入计划。明确在每个教学单元或环节中应融入哪些思政元素,以及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这些目标。
(2)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
深入挖掘:教师应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,如专业知识的历史背景、科学精神、伦理道德、社会责任等。通过案例分析、问题讨论等方式,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。
(3)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
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.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,如多媒体教学、在线教学平台等,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。通过视频、音频、图片等多媒体素材,生动展现思政元素在专业知识中的应用和体现。实践教学,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、志愿服务等活动,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思政元素的重要性和价值。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,加深学生对思政内容的认同和内化。
(4)反馈与评估
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机制,采用多元评价主体和方式,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估。同时,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,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。
四、12月主题: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
(1)明确教学目标
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业水平,制定清晰、具体的教学目标。这些目标应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,引导教师和学生明确学习方向。
(2)搭建技术平台
利用学习通创建一个稳定、易用、功能齐全的在线教学平台,为师生提供在线教学、交流讨论、作业提交等功能。平台应支持多种教学资源的上传和分享,以及学习数据的收集和分析。
(3) 整合教学资源
汇聚类型多样、内容丰富、学科齐全的优质教育资源,包括电子教材、在线视频、相关网站链接和辅助素材等。这些资源应与课程目标和内容紧密相关,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。
(4)规划教学内容
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特点,合理规划线上线下教学内容。一般来说,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更多地放在线上进行,通过录播视频、在线测试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掌握;而实践技能的训练则需要更多的线下指导,通过现场演示、实操练习等方式加深学生的技能掌握。
(5)设计教学活动
线上教学活动可以包括观看视频、参与在线讨论、完成在线测试等;线下教学活动则包括面对面讲解、实践活动、小组讨论等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。
(6)鼓励老师下学期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。
人工智能学院(大数据产业学院)
2024年9月17日